好医声科普丨这些房颤小知识您了解吗?江南app平台入口

2024-06-11 03:43: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JN体育首页在线房颤是一种心房活动不协调及心房收缩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颤动波,该房颤波的频率可达350-600次/分。经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电图或单导联心电记录装置记录到房颤心电图且持续30s以上即可诊断为房颤。

  房颤早期由触发灶驱动或者诱发,进而引起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神经重构。而“重构”使房颤更趋恶化,并得以持续发作,且房颤的发作和维持受到触发灶和基质的共同影响。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开口,左心房与肺静脉局部就是射频消融的部位。

  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患者和医生对房颤的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肥胖等疾病均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可达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

  (1)节律控制:即恢复并维持窦律,其在房颤治疗中处于优选地位,尤其是早期节律控制。包括心脏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等。其中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消融)在维持窦律方面显著优于药物。

  (2)心室率控制:包括紧急和长期的心室率控制,后者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药物及房室结消融结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针对房颤高危人群,如高龄、心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结构性心脏病、接受过心脏手术、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江南app平台入口、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和特殊职业人群(职业运动员)等应进行早期筛查。可通过心电图、可植入设备、植入式心电监测仪、手持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的等方式监测。

  (1)饮食:避免摄入Omega-3脂肪酸及尿酸水平高等食物以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2)控制体重:肥胖可增加房颤患病风险,且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推荐BMI30kg/m²的患者控制体重,以减少房颤发生风险,房颤患者应尽可能将BMI控制在27kg/m²以下。

  (3)酒精和咖啡:饮酒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且会增加抗凝过程中出血发生风险,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可使血栓事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建议房颤患者尤其是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戒酒。另外,适当饮用咖啡可减少房颤的发生,但会增加与房颤无关的症状,如心悸等。最近一项队列研究显示习惯性饮用咖啡不会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每天多喝一杯咖啡与心律失常下降3%相关。

  (4)吸烟:考虑到吸烟与冠心病、OS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衰等密切相关,且吸烟本身为不健康生活方式,推荐房颤患者戒烟。

  (5)睡眠和情绪:失眠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且夜间睡眠中断可使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33%,提示保证良好的睡眠可减少房颤的发生。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值夜班可使房颤发生增加16%。睡眠时间过长(8h)或过短(<6h)均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另外,房颤可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且二者同样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并与心源性卒中发生风险相关。而焦虑则可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

  (6)运动:运动员房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而缺乏运动房颤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因此应保持中等量运动,避免竞技性、过度耐力运动(如马拉松等)。瑜伽可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且显著改善房颤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太极运动能够减少心衰和冠心病发生风险,且对心脏病康复有帮助。适当走路和慢跑可减少房颤发生,但长距离、高强度走路和慢跑反而使房颤风险增加。

  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搜索

网站地图